陕西石泉县医改赋能强机制 筑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4-03-19 08:13:48

【字体: 打印本页

乡村医生是我国最基层的卫生健康工作者,是公共卫生服务普及到群众身边的重要力量,在保护农村居民健康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在持续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行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在盘活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村医”这个关键,通过筑网底、强基层,进一步打破医疗改革体制机制障碍,想方设法让基层群众就近看病、看得好病,让村医能看病,安心看病,实现了群众村医“两个满意”。
建机制,深推细管强运行
一是量化管理。在村医身份不变、职责不变、不增加农村居民个人负担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县对镇、镇对村的管理,把行政后勤、人员队伍、财务审计、医疗业务、药品器械、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医保政策等统一管理覆盖到村卫生室,推动服务辐射到村落,到群众。二是优化运行。严格执行村医上班统一着装、请休假等工作制度,考核优秀的村医除绩效奖励外,享有优先选择权,可以自主选择工作地点,调配到镇域内其他执业地点。三是强化保障。村医基本工资按月发放,药品补助、医疗补助、公卫资金、绩效奖励等公开透明,通过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
兜网底,提标扩能促发展
石泉县着力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全县统一规划、安排部署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对全县149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统一进行标准化建设,根据辖区服务人口、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低于1名的比例配备村卫生室人员。统一设计房屋结构布局,设置医疗卫生区域四室分离60平方米,基本药物、设备信息化等配套诊疗设施设备同步配齐,达到功能齐全、卫生整洁,面貌焕然一新,全面解决群众无地方看病和村医居无定所的困扰,有力保障村医安心工作。
壮队伍,精培细育夯根基
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就医秩序,该县利用2家县级公立医院为牵头单位建立的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利用医共体总院、分院人才资源优势,共同携手村卫生室建设,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技术下沉,实现多方位技术帮扶,着力提升村医服务能力。
建立村卫生室人员培训制度。按照省级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制订村卫生室人员培训规划,石泉县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远程教育、对口帮扶等多种方式,保证村卫生室人员每年至少接受 6次免费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低于4周,培训内容与村卫生室日常工作相适应。每年4次村医培训外,每期选派15名骨干村医参与集中授课30天。二是师徒带教,总院、分院医师与村医结对子,结成师带徒7对,总院每月定期到村卫生室坐诊带教,医共体组建县镇村家庭医生签约团队241个,服务范围覆盖辖区所有人群。
此外,为破解乡村医生队伍老化、后继无人等问题,石泉县自2020年开始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工程和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编制保障工作,给予培养村医学费补助每人每年6500元和生活费补助每人每年5000元,不断壮大村医队伍。截至目前,共招收大学生乡村医生31人,已毕业上岗5人。建立村医学习交流微信群,实时互学互动。
“现在我们有县级医院的专家老师随时给予技术指导,水平高了、底气足了、胆子大了、有劲头了,从以前的缩手缩脚到现在放开膀子干,群众对我们的评价更高了。”两河镇村卫生室的95后村医刘杰说道。县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实施,村卫生室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有地方看病、有自己的家庭医生、能看得好病,使山区群众常见小病在村卫生室就能得到诊治。截至目前,全县152名村医,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35%,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36人,80%以上村卫生室能单独开展4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疾病诊治能力逐步提高,村医健康守门人职责得到充分发挥。
优服务,强化激励增干劲
全县将不低于45%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和100%的基本药物补助资金发放给村卫生室,村医待遇不断提高,进一步激励村医工作积极性。同时,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村卫生室人员考核工作的开展,做好乡村医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要求,落实好村医聘用制,按照要求做好签约履约,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村医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00元标准给予缴费补助,制定村医招聘优惠政策,吸纳更多医学毕业生回村服务,进一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准给予缴费补助,制定村医招聘优惠政策,吸纳更多医学毕业生回村服务,进一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随着县镇村一体化医疗改革的持续深化,留下来的村医渐渐多了起来,干劲越来越足;群众得到更多周到而细致的服务,健康越来越有保障,更愿意就近就医用药,逐步实现了村医、群众“两个满意”。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村医满意
“这些年,工作量均衡了,明晰了自己的收入情况,工作的积极性增加了。现在有什么疑难杂症,还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向镇卫生院和县中医医院进行咨询或者远程短视频会诊。”谈起镇村一体化管理,石泉县池河镇谭家湾村卫生室的村医马孝刚感慨道,改变的不仅是从一间灰扑扑的旧瓦房到现在规范亮堂的村卫生室,还有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这些全面体现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变化。农村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诊治和咨询,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县、镇级医院的优质技术服务和转诊绿色通道,群众对村卫生室医疗服务更加信赖、满意,愿意有病先到村卫生室找村医“号脉开方”。同时,村医定期为群众健康体检,入户上门随访开展签约服务,对大病、慢性病等实行分类管理,有病及时治、未病及时防、健康知识时时讲,不断增强群众健康意识,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使群众更加信任村医,愿意让村医为自己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看病就医方便,健康素养提升,群众满意
医者仁心,不仅是一句老话,更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最深刻的共鸣。坚守在乡村的医者,无疑是医者仁心的一种现代传承。
从当年的“赤脚医生”,到如今的乡村医生;从当年的一个简单药箱,听诊器、体温表、压舌板的“老三件”到血压计、血糖仪、血气分析仪的“新三件”;从流感致死到小病无忧;从自费医疗到国家报销;从一针一草抚伤病到随时随访防疾病……“群众需要咱们,再苦再累也不能退却。能用一技之长,为家乡父老乡亲身体健康尽一点微薄之力,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池河镇新兴村卫生室64岁返聘的老村医刘家祥表示,他见证了农村医疗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
石泉县以县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原则,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大病基本不出县,极大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通过不断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能力和激励机制等措施,村医技术水平逐步提升,服务人群增加,疾病诊治能力得到群众认可,赢得群众尊重和拥护,社会效益充分体现。加之,各项改革政策落地村医,各类专项补助增加,村医收入较前大幅提升,在家门口上班既不耽误工作也不影响照顾家庭,既有老百姓的口碑又有钱袋子的饱满,村医满意,更加愿意留下来。如今,石泉县医共体建设和县镇村一体化已经成为全省医改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

相关链接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