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已于上周末落下帷幕,由邢泽、赵文晖、赵韵、王诗雨、张逸洲组成的参赛团队很好地诠释了“红丝塔”十年如一日的远疆精准医疗帮扶的真谛,中国医科大学远疆精准医疗帮扶项目最终荣获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
中国医科大学是红医精神的传承者。早在2008年,一群中国医科大学学生针对我国远疆地区卫生资源极度缺乏的状况,主动开展了组团式远疆精准医疗帮扶实践。十年“红丝塔”,浓浓亲人情。这十年,他们不计名利、不辞辛苦,以自己的大爱情怀和无私付出博得了帮扶地区政府和群众的真心喜爱和欢迎,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亲人”。“红丝塔”也收获了“中国远疆医疗帮扶大学生第一团队”的美誉。
首创“1314”精准医疗帮扶模式
“红丝塔”开创了“1314”组团式资源互补医疗帮扶模式,进行着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医疗精准帮扶。“1”就是一个全国性医疗帮扶平台,整合人才与资源输入所需帮扶地区,现已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北京航空总医院、深圳儿童医院等20多家医院达成合作,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强大医疗资源后援团。“3”就是以学校资源、医资供给、红医基金为三大支撑,建设三位一体的资源模式。第二个“1”就是扎根“老少边”地区,以践行红医精神为唯一精神。“4”即是最终要实现医教研产四大成果,力求在传承红医精神救死扶伤,着眼基层培养医疗人才,以科技引领做好未来规划以及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走向国际方面取得突破。
2008年至今,“红丝塔”累计派出帮扶成员3781人,足迹遍布33个省区的181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乡村,在96家医院及217个乡村卫生所开展了医疗帮扶工作。团队成员坚持用自己所学服务远疆地区人民,每到一处,都会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资源,使其完成从人才“输血”到人才“造血”的飞跃,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欢迎。
助推远疆地区医疗事业发展
新疆塔城是“红丝塔”医疗帮扶的重点地区,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调研,研究当地人群健康需求与流行病发病情况,制定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发展战略规划》,使塔城地区医院从二甲医院升级为三甲医院,基本实现了区域化、国际化、医教研产一体化目标。目前,“红丝塔”团队的三名成员与塔城地区人民医院签订了工作合同,医疗帮扶以一种更好的状态持续发展着。同时,“红丝塔”以医疗帮扶为支点,以科技引领地方区域整体发展,创建了《自治区区域协同创新专项(科技援疆计划)》项目和康复医疗技术转化应用大课题,使塔城地区首次承担了自治区重点科技项目,促进了当地康养工程建设,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第三产业发展。
十年间,“红丝塔”以传承红医精神为己任,先后奔赴新疆塔城、西藏那曲、陕西延安等地讲述红医历史,让“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医者精神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未来三年,“红丝塔”将派出帮扶人员3000人次,继续挺近鹤岗、瑞金、于都、遵义等地区,将精准医疗帮扶由点到面,将小目标复制成大成果。
相关链接
- 甘肃“组团式”医疗帮扶 让群众“近”享优质医疗资源【2025-05-07】
- 四川万源:医疗帮扶聚合力,县域医改谱新篇【2024-12-09】
- 上海市嘉定区医疗队对南华县中医医院展开医疗帮扶【2024-10-14】
- “组团式”医疗帮扶:健康光明行公益活动正式启动【2024-08-27】
- 青海共和县:“三强化”助推“组团式”医疗帮扶实现新突破【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