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基层优势 形成医共体建设合力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4-08-21 08:27:47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以省份为单位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近期,由健康报社主办、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承办的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会议在浙江省义乌市召开。会上,多位业内专家及医院管理者结合发展现状与实践经验,分享了关于医共体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艳春
  自2023年12月《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全国各地为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以及其他相关改革措施过程中,县级医院在改革中一直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尤其是在将各方资源引导到县域内的过程中展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充分发挥“四个优势”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起点与终点是守护人民健康,县级医院的管理者应当有效发挥基层优势,形成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合力。
  第一,在方便患者就医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其独特优势。在我国,近70%的居民居住在县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占医疗机构总数量的94.9%,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到达最近的医疗点,这一便捷性是目前大型医疗机构不具备的优势。
  第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在房屋设备、业务培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人员编制等方面具有明确的政策保障,提升了其承担风险的能力。
  第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聚集了较为固定的人群,也积累了海量信息。各地试点实践探索得出两方面经验: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有效地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有序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公众开放。运用好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县域人口健康状况或疾病谱特征等。另一方面,自2016年《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为居民健康管理的重要切入点。政策效应叠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累固定的服务人群和服务信息起到促进作用,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双方间的黏性。
  第四,“以基层为重点”已经成为共识。2016年,“以基层为重点”被列入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以基层为重点”摆在突出位置,体现了中央对基层卫生健康工作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
  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强化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和布局优化、发展壮大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改革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内容,强调要加快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准确和细致地描画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蓝图。
  有效推进“四个下沉”
  落实《指导意见》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相关要求,县级医院可从人员、服务、技术和管理四方面着手。
  在人员下沉方面,应鼓励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积极参与医共体建设,实现城乡间的有效联动。同时,县域内应通过绩效考核优化内部管理和人事薪酬制度等,推动牵头医院的人员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服务下沉需从两个层面出发。一是把专家号源、住院床位和预约检查等资源下放至基层,同时通过加强质控、推进处方审核等提升县域内医疗服务质量;二是促进基层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有效满足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等居民健康需求,并保证县域内用药质量与安全。
  技术和管理下沉也需从两个维度推进。一方面,要应用信息化手段将影像、心电图等技术通过远程短视频协作方式推广到基层,做好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急诊急救中心的建设,促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同质化和均等化。另一方面,加强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疗质控、医保管理和信息数据等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能力。
  构建慢性病管理网络
  我国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疾病负担居高不下,涉及基层患者数量十分庞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关注慢性病管理应是发挥基层优势、推进“四个下沉”过程中的应有之义。
  县域医共体内的牵头医院和基层分支机构必须错位发展,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积累的信息资源,有效管理庞大的慢性病患者群体,从而实现县域内医保资金回流、患者回流、医务人员下沉和引进,撬动更大的医疗资源。
  事实上,县域医共体在政策制定、研究和实践层面都在积极推动基层服务流程的改造以及医防融合工作。例如,浙江的余杭和湖州、山东青岛等地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形成了明确的政策方向,将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的建设与发展。
  提供整合型一体化的服务,就是要搭建一个分级、分类、分片的服务需求响应网络,这一网络通过激励机制让供需双方的任务责任化。最终,建设县域医共体的目标是形成“以人为本”的整合型一体化服务模式,该模式将推动构建一个结果导向、目标明晰、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的服务协作网络。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