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基层用药品种少、上下级医院用药衔接不畅等难题,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机制扩大基层药品种类实施方案》,明确通过规范用药目录、搭建智慧药学服务平台、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举措,推动优质药品和药学服务下沉,提升基层群众用药可及性和便利性。
《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4月30日前,市、县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用药需求评估,制定县域用药遴选和调整规则,全部县域制定统一用药目录。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统一用药目录。紧密型医联体用药目录调整周期原则上不超过1年。各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要结合本地疾病谱和上下级转诊用药需求情况,做好成员单位用药衔接,规范扩展基层联动药品种类,增强慢性病、常见病患者用药可及性,鼓励通过长期处方管理、延伸处方等实现慢性病、常见病用药衔接。
在数字化赋能方面,河南省将加快县域审方中心和中心(云)药房建设,2026年10月31日前实现县域全覆盖;通过“互联网﹢药学服务”模式,整合县域内药师资源,建立“系统审核﹢人工审核”的处方前置审核机制,实现处方“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评估”闭环管理;同时,推进县域中心药房统一采购、集中配送,2025年底县域覆盖率不低于50%,偏远地区通过专人专车分拨、委托配送等方式,确保药品及时送达。
在能力建设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培养不少于200名处方审核调剂岗位药师;鼓励上级医院药师下基层开展药学门诊,加强对老年、慢性病和多药并用患者的用药指导;将药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签约患者提供居家药学服务;探索建立基层药师工作室(窗口),提供全周期用药咨询和指导服务。
针对药品短缺问题,河南省将建立三级预警机制:省级将基层供应风险品种纳入重点监测清单,开展产能评估和供需对接;医联体牵头医院动态监测药品库存,设置重点药品警戒线,统筹成员单位间余缺调配;基层机构设立缺药登记窗口,高频缺药品种经评估后及时纳入用药目录。《实施方案》还要求,强化配送企业监管,对配送不及时、到货率低的企业实施约谈、更换,确保药品供应稳定。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7年,河南省将全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内“统一用药目录、统一药学服务、统一药品监测、统一采购储备、统一配送管理”的“五统一”药品联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小病在基层、用药有保障”的分级诊疗新格局。
相关链接
- 河南推动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2025-04-24】
- 河南建立“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推进机制【2025-04-21】
- 河南推进卫生健康行业人才培养与就业【2025-04-11】
- 河南推进“人工智能﹢医疗”发展【2025-04-02】
- 河南举行深化医改工作推进会【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