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核心环节之一,其管理成效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结局和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为此,制定并严格执行一套科学、细致的考核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在消毒隔离与无菌技术方面,多项措施协同保障环境与操作的安全性。无菌物品需严格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在开启时标明日期与时间;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应符合规定,并定期监测和记录。一般诊疗用品如体温表、止血带等,每次使用后需立即清洁消毒,湿化瓶、引流瓶等物品也有明确的消毒流程和保存期限。仪器设备如监护仪、吸痰器使用后应及时消毒并记录,运送工具如担架、轮椅需每日消毒并保持记录完整。静脉用药及溶酶应现用现配,开启后使用时限严格控制在2小时或24小时以内。注射操作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灭菌",皮肤消毒范围与消毒液有效期也有明确规范。空气消毒记录应完整,紫外线灯强度需达标,循环风消毒设备需定期维护。清洁用具如拖布、布巾应分区使用、分开清洗、标识清晰。床单位终末消毒须彻底完成,擦桌毛巾需专用且一用一消毒。医疗区域严禁存放私人物品,治疗室应保持整洁、定期消毒,物品摆放符合"近效期先用"原则。医务人员需衣帽整洁、操作时佩戴口罩,床上用品定期更换,严禁在病区清点污染被服。六项指示卡需粘贴于病历,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应分区安置,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需采取严格隔离措施,探视管理也需严格执行,探视者接触患者前后应进行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措施之一。医务人员须掌握洗手与手消毒知识,知晓率、正确率及依从率均应达到100%。速干手消毒液需规范配置与使用,水龙头、皂盒等设施保持清洁,肥皂应干燥存放,提倡使用洗手液。接触不同患者或进行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手卫生,一次性手套不得重复使用。此外,医务人员手部不得佩戴饰品,不留长指甲,不美甲。
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医疗废物的管理同样关键。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过期使用,移除外包装后才可存入无菌物品柜,使用前需检查是否完好、在有效期内,严禁重复使用。医疗废物需就地分类收集,不得混入生活垃圾。利器盒应放置合理、规范使用,锐器直接放入并注明开启时间。医疗废物包装标识、封口、装载量等需符合要求,感染性废物日产日清,损伤性废物存放不超过48小时。科室需完整记录医疗废物交接情况,定期上交存档。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是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散发病例需24小时内填报感染报告卡,出现流行或暴发趋势须立即上报,多重耐药菌感染应及时联系院感科。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杜绝错报、漏报和迟报,感染病例需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并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医院感染报告卡和调查表填写须完整,病历中应记录感染情况。科室需制定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开展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风险评估与监测,特别是对侵袭性操作相关感染进行监控。目标性监测如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需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定期进行数据汇总与分析,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实现持续改进。每月需按时提交各类感染监测报表,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需达标且资料完整,定期开展科室自查并保留记录,最终实现感染率的有效降低。
在组织管理方面,科室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并做好记录,小组内职责明确、分工清晰。在职教育方面,科室每月应组织两次感染知识学习,记录规范、有考核、有评价,每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院性培训并通过考核。科室还需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确保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达100%,现场提问回答正确完整。
职业防护是保障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医务人员须掌握防护知识,执行标准预防,科室体检资料应归档完整。发生职业暴露后须立即上报、填表并采取措施,按分级原则进行适度防护,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消毒剂和化学试剂存放符合要求、标识清晰,工作区域内严禁进食、饮水、吸烟等行为。
(word版本下载方式,先查阅置顶留言。请在留言区提醒附件小编及时上传)
相关链接
- 浅谈疫情之下医院感染管理【2022-09-05】
- 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应具的素质和技能【2021-05-12】
- 山东青岛将强化隔离制度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2020-10-16】
- 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2020-05-19】
- 如何利用预防控制工具解决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难题【202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