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创新大会圆满落幕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5-10-15 08:42:15

【字体: 打印本页

2025年10月12日, 第四届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创新大会在北京圆满落幕。本场会议由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北京中健联健康服务促进中心联合主办, 艾社康亚洲承办。本次会议得到了 武田中国、再鼎医药、诺华、神州医疗的战略合作支持。

本届会议特邀多位来自国家智库、地方卫健委、公立医疗机构医学院校的重磅嘉宾莅临分享。共同探讨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整合路径,探索医防融合、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的创新模式,共同支持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度落地与高质量发展。

蔡江南 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和执行理事长

大会首先由 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和执行理事长蔡江南发表欢迎致辞。蔡教授指出,经过四年的坚持与探索,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创新大会已成为连接政府、学界与业界的重要平台,推动我国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在改革与创新中积极进展。他强调,2025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应总结“十四五”成果、谋划“十五五”新格局,凝聚各方力量共促体系高质量发展。他呼吁各界聚焦资源下沉、科技赋能、医防融合与体系韧性体系建设,共同打造以人为本、可持续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梁万年 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科技大学全科医学院院长、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随后由 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科技大学全科医学院院长、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梁万年带来 《构建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主题演讲。梁院长指出,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仍存在以治病为中心、缺乏连续性、韧性有待提升、协同治理不够、协同融合不足等困境,亟待构建一个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卫生健康体系,其最终目的是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梁院长强调,整合型卫生健康体系需要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模式、支付机制等七个方面完成关键转变,并深刻阐释了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等十条具体实现路径。

毛宗福 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分享了 《支付方式改革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主题演讲。毛教授的分享从DRG/DIP改革的背景与原理出发,通过详实的试点城市案例数据,落脚在DRG改革的重要影响。他指出,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医疗机构的激励机制,促使医疗保障逐步向健康保障转变,医保控费向战略性购买转变,医院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主动控制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毛教授最后强调,支付方式是推动分级诊疗秩序形成的关键政策工具,未来仍需要在支付精细化管理、医保系统内部协同等方面推进政策不断完善。

冯占春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段文辉 新疆阿克苏地区卫健委四级调研员、规划科科长

新疆阿克苏地区卫健委四级调研员、规划科科长段文辉以 《信息化建设 创新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题,系统介绍了阿克苏地区作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地区,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创新发展。他指出,面对边疆地区地广人稀、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生匮乏等现实挑战,阿克苏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他详细阐述了阿克苏以“全栈信创、全面上云”为技术方向,以“数字医疗集团、数字医共体”建设为载体,以“地县乡村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公卫防御管理一体化、决策分析一体化”为目标,围绕“一朵云、一张网、一大脑、一体系、一平台”的总体架构,建成了覆盖地、县、乡、村四级的卫生健康专属云网,积极打造AI辅诊、无感就医、互联网+医疗服务等N个应用场景,实现医疗数据互联互通和区域资源共享,通过数字化赋能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让边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圆桌讨论:完善分级诊疗,强化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 主持:张瑾,国家级智库研究员

- 张亮,武汉大学健康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政管院教授

- 王慧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 李章一,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副院长,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北京大学滨海医院)生态城医院党委书记

- 袁蓓蓓,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 朱晓伟,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院长办公室负责人

论坛的首场圆桌讨论环节,由 国家级智库研究员张瑾主持。来自 武汉大学、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天津第五中心医院、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多位嘉宾,围绕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从政策实践、医院管理、基层能力建设和医保支付机制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了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成效与挑战。讨论中一致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分级诊疗取得明显进展,基层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家庭医生签约与医共体建设成为推动体系整合的重要抓手。分级诊疗政策推进已进入攻坚阶段,未来应在服务功能定位、医保差异化支付、激励机制设计和信息化支撑等方面持续发力。

圆桌讨论:科技创新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 主持:王发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原会长

- 朱畴文,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 谢宇,中国医院协会评价部兼信息部主任

- 李云峰,神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随后,由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原会长王发强主持了 “科技创新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圆桌讨论。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中国医院协会、神州医疗科技等机构嘉宾,共同从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科研创新体系建设、信息化基础能力、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探讨科技创新在推动公立医院转型升级中的核心作用。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科技创新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引领未来竞争焦点将从“扩张式建设”转向“内涵式发展”;同时,要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明确医院、科研机构与企业在创新链条中的分工,形成“政产学研医”联动格局;最后,要完善政策支持与评价体系,强化激励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临床场景中真正落地应用。

圆桌讨论:肿瘤防治与慢病防控

- 主持:刘畅,艾社康亚洲创始人兼CEO

- 吴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 刘志,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室主任

- 李永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院长

- 许翠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副院长

最后一场圆桌讨论由 艾社康亚洲创始人兼CEO刘畅主持。来自 中国疾控中心、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嘉宾围绕 “肿瘤防治与慢病防控”话题展开交流。嘉宾们指出,防控工作理念正从“有病治病”治已病”向“未病先防”转变,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群众健康意识显著提升,信息化与AI技术正赋能精准防控。然而但也面临着,院内外衔接不畅、信息共享不足、多学科协同机制尚未落地、支付与考核机制欠有待完善仍是主要瓶颈等问题和堵点。专家建议从“防筛诊治康”全周期出发,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赋能与医防融合,推动实现肿瘤与慢病协同管理体系的落地,构建起“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整合式型慢病防控体系。

贾凌霄 艾社康知识管理副总监

艾社康知识管理副总监贾凌霄在大会最后发布了《2024-2025中国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创新案例集》。他指出,今年的案例集以“人”为中心视角,关注人口变化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深远影响:我国已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老龄化、少子化和城市化趋势明显,带来了老年照护、妇幼健康及城乡医疗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本次案例集通过对全国10-15个典型案例的梳理,总结出三条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共性路径:机制创新、医防融合、数字化驱动。最后提出以人为本,深化整合型服务体系建设,聚焦重点人群,强化基层供给,推动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刘畅 艾社康亚洲创始人兼CEO

本次大会全程由艾社康亚洲创始人兼CEO刘畅主持。在大会总结环节,他表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创新大会已连续举办至第四届,会议内容印证着我国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在持续优化、创新与融合中稳步前行,未来也期待推动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落地,为体系发展注入新动能。

第四届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创新大会圆满落幕,四年来,大会始终以推动卫生体系改革与创新为使命,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整合协同的卫生健康新生态正在各方努力下加速构建。

未来,艾社康仍将以知识为纽带、实践为驱动,汇聚政产学研合力,持续深化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防融合、分级诊疗、科技创新与慢病防控落地见效,让健康中国的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人,共同筑牢全民健康的坚实根基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