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的卫生院检查,转眼就上大医院急救,一刻也没耽搁,多亏了你们……”日前,在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即将康复出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刘先生感激不已。半个多月前,他因突发胸痛到桑梓店镇卫生院就诊,在卫生院5分钟内完成心电图、1分钟确诊。卫生院即刻联动市四院,120急救车以“双绕模式”(即患者绕过急诊科和心脏重症监护病房)直送市四院导管室,医生用时23分钟恢复血运重建,最终植入两枚支架让刘先生转危为安。
这场从基层初筛到急诊救治的无缝接力,正是济南推行“分布检查、集中诊断、分级治疗”的生动写照。如今,“大病不出省、小病在家门口”的美好愿景,已悄然实现。
在市中区人民医院,李女士拿着社区血常规报告就诊,医生直接调取数据,“不用再抽血,报告通用,既省钱又省事”。目前,济南二级以上医院已实现429项检查结果省内互认,减少重复检查42万例,为患者节省费用近3500万元。这样的便利,源于济南对基层医疗“硬件升级”与“能力托举”的双重发力。2024年,济南市获批第三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着力构建整合连续高效的分级诊疗新格局。以基层为重点,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全市696个村卫生室完成“七有四提升”改造——既有观察诊查床、智慧随访设备,也有必要的检查仪器和远程诊疗终端;同时,建成社区医院71家、村卫生室3379个、村卫生室服务点990个,15分钟健康服务圈、30分钟重点疾病救治服务圈初步形成。
基层“硬设施”全面落地,服务效率与诊疗能力同步跃升。市四院作为济南市首个紧密型医疗集团建设试点,32名专家定期下沉坐诊,开展远程诊疗服务超3万人次;市儿童医院牵头打造69个标准化儿童呼吸门诊,助力16家医院创建三乙、二甲,带动83家医院通过等级复审,让“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照进现实;市中区人民医院启用无人机运输病理标本,将原本2小时的车程压缩至40分钟,为肿瘤患者诊断抢出“黄金时间”。
“大中心”破解危重难,集中诊断成效显著。济南市儿童医院作为省级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构建“省域核心—地市枢纽—区县成员”三级体系,癫痫远程平台连接20家基层机构,5G急救系统年转运危重新生儿1000名。如今,济南已建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济南医院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75项,接收基层进修学员75名,“大中心”的“诊疗后盾”作用持续凸显。宣武医院济南医院作为山东首个神经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展75项新技术,外埠患者占比达61.29%,四级手术占比提升至77.65%,实现“神经重症不出省”。
医联体协同发力,激活医疗服务“一盘棋”效能。市中心医院以“社区筛查+三甲诊疗”模式,将泛血管疾病分级诊疗落到实处;市中区人民医院依托与省立医院医联体合作,实现多项技术“从0到1”的突破。高新区的王先生就受益于此,社区筛查发现血管异常后,通过医联体绿色通道直接对接市中心医院专家,术后康复阶段又转回社区医院随访,“不用来回跑市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程优质服务”。
目前,济南6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实现远程短视频协作与检查互认全覆盖,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通过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中心药房县域全覆盖;泛血管病、妇幼、儿童、口腔专科等20个“济南都市圈”专科联盟贯通省域资源,“心电一张网”覆盖15个区县,115个急救站点延伸至远郊山区,全域医疗服务高效贯通的格局已然形成。
“未来,我们将持续锚定‘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以紧密型医联体为抓手,持续深化‘分布检查、集中诊断、分级治疗’模式,推动医疗资源与工作重心‘双下沉’,让群众‘少跑腿、看好病、更省心’成为常态。”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牟鑫说。
“现在大病不用出省,小病在家门口就能看,咱老百姓看病越来越踏实了!”充满肯定的话语,正是泉城百姓获得感的真实写照。分布检查、集中诊断、分级治疗,济南正用扎实实践,破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把“省心”的便利、“安心”的保障,稳稳送到百姓家门口。
相关链接
- 2025.8月济南关于举办“《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贯彻执行高级研修班”的通知【2025-08-14】
- 2025.8月济南关于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破局公立医院党建难点专题培训班”的通知【2025-08-14】
- 2025年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济南举行【2025-07-07】
- 济南:多维度发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走深走实【2025-05-28】
- 第十六届山东省医院大会在济南成功召开【2025-05-19】





扫码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