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29日下午,我省首个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的国家级海外中医药中心——“中国——以色列中医药中心”在特拉维夫市正式揭牌,该项目由浙江省中医院和以色列共同合作建设。
跨国望闻问切
全国名中医开出处方
下午4时,简短的揭牌仪式结束后,记者在浙江省中医院见证了一场跨国远程会诊——全国名中医王坤根在一台远程设备前端坐,设备的另一端,是远在以色列的益年堂诊疗中心,古色古香的中药药柜前,一位金发碧眼的女患者正在描述着自己的症状,身旁的翻译实时传送语音。
和平常坐诊一样,王坤根看了看患者的舌苔,又让以方的中医人员帮助把了把脉,“互联网+”让远程望闻问切成了可能。“党参12克、黄芪15克、山药15克……”仔细问诊之后,王坤根顺利开出一张跨国处方。
这是走进“中国——以色列中医药中心”的首位患者,随之而来的,是一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海外蓝图——
“云平台”将持续开展远程医疗、远程教学,促进中医药在以色列的推广和发展。在雷德曼学院建立中医药教育中心,为全校60%的中医医学生提供临床实习、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麦卡碧医疗中心开展临床合作,把浙江的中医药技术逐步推广到以色列全国的近70多家诊所……
浙江中医积聚人气
中医药立法将成可能
“它不再是点对点、一对一的合作,它将帮助中医药在以色列落地、生根。”省中医院院长毛威告诉记者,值得一提的是,省中医院还将把《中医药法》的经验带往以色列,中医药立法将推动中医药在以色列的长期发展和中医药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
10年来,在遥远的东地中海之滨,浙江中医药文化早已积聚人气。早在2008年,以色列就开始派遣留学生和医师在省中医院实习、进修。在特拉维夫街头,几乎每家诊所里都有来自省中医院培养的当地中医师,有些还成了当地的名医和中医院校的名教师。
记者了解到,省中医院还与以色列定下许多“小目标”——通过3-5年的努力,把与以色列医疗机构合作建立的“中国—以色列中医药中心”发展成为一个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中医药海外中心,并承担传播中医药文化及中国文化的工作。
其余合作项目包括:
1、合作建立一个中医药研究中心:
要与以色列益年堂中医诊疗中心开展合作,定期开展中草药的疑难病种远程会诊,省中医院将定期派送2名专家赴以色列开展短期中医诊疗、中药研究、教学培训活动,每年与以色列中医学会、自然医学联合会联合开展1-2次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中医治未病系列活动,双方合作组汇编专业期刊,建立中药体验中心,普及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
合作建立一个中医医疗中心:
2、与Maccabi-Tivi医疗中心合作,开展中医针灸远程医疗门诊和疑难病例会诊,每月定期进行5-6人的远程会诊。定期派送省中医院专家1-2名赴以色列Maccabi-Tivi医疗中心开展短期医疗服务。每年接收该中心医护人员来省中医院进修学习,同时合作召开国际学术会议,争取2019年在以色列召开国际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扩大中医在以色列的影响。
3、合作建立一个中医教学培训中心:与以色列雷德曼学院合作,应以色列之邀,省中医院将定期开展中医远程短视频教学活动;定期派送专家1-2名到以色列开展短期中医教学活动;每年接收该学院10-20名学生来省中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基础与其开展合作,为合作开展国际学历教育打好基础。
4、开展一项中医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与以方合作,争取在中医领域进行国际中医药科研专项合作。
搭乘“一带一路”顺风车
浙江中医不远万里走出去
“中医药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其独特的预防保健理念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王坤根告诉记者,中医和西医互相融合、取长补短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海外医学生和患者所认可。
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浙江中医药事业的海外之路走得更有底气。去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多部联合印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明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我省中医医院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比利时、法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开展交流合作,所涉临床领域包括骨伤、放射、消化、肿瘤、呼吸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健康成为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中医药提倡的整体观,能够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省中医药管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相关链接
- 浙江嘉兴秀洲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2025-04-18】
- 浙江邵逸夫医院管理模式【2025-04-17】
- 浙江作答深化医改的“新考题”【2025-04-14】
- 浙江医改:用行动书写医疗新篇章,向全民健康的理想迈进【2025-04-10】
- 浙江台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掀起新高潮【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