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基层预留号源、缩短等候预约时间、提供多种形式的一站式服务、提高急诊服务效率、保护患者隐私……今天,从北京市卫健委了解到,北京将在十月底前在全系统开展改善医疗服务百日行动,推出20项改善医疗服务重点任务,注重改善医疗服务细节,注重提升患者看病就医体验,解决民众看病就医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利用“互联网+”方便民众就诊
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在今天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表示,全市启动了“改善医疗服务百日行动”,将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让民众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成果带来的实惠。
据悉,医疗机构要通过自助设备、微信、手机APP等多种方式,为患者提供自助购买病历本、精准分时段预约挂号、在线支付、上下午出诊信息查询、检验检查预约和结果查询推送、出院随诊等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一站式服务,聚焦流程优化,使患者就医更省心,减少患者排队和往返医疗机构次数。
缩短等候预约时间
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排队时间长、就诊时间短是患者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之一。北京医疗机构将优化服务流程,缩短等候预约时间。
负责人表示,将加强对患者排队情况的监测和应对,采取疏导窗口排队人员到自助挂号缴费机、加开人工窗口和安装叫号系统等措施,进一步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同时,北京市卫生健康部门向社会发布提供无痛胃肠镜等检查的医疗机构名单,加强健康科普宣传,引导患者合理就诊。无痛胃肠镜等检查项目预约周期超过三个月的医疗机构,要改善就诊流程,提升服务能力,将患者预约等候时间压缩1/3。
提高急诊服务效率
负责人表示,医疗机构要做好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工作。研究制定《北京市加强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工作方案》,下一步在全市设有急诊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全面实施,要求医疗机构要合理安排急诊患者就诊顺序,急重优先,提高医院的急诊救治效率。
同时,北京将持续完善急诊危重症患者绿色通道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完善三级医院急诊患者收入院协调机制,保证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此外,医疗机构要发挥医联体内一、二、三级合作医院作用,适当分流核心医院急诊患者;加强医联体核心医院门急诊输液管理,适当减少核心医院门急诊患者输液量。
负责人表示,通过市区两级共同努力,全市院前急救呼叫满足率已由年初的86%提高到88.5%,年底能够达到90%的目标。
完善便民措施、改善就医环境
如何加强患者隐私保护?负责人表示,医疗机构可通过设置集中候诊区和叫号系统、安排工作人员引导、在诊室加装隔帘或屏风等措施,加强患者隐私保护。
此外,积极开展老年友善医院建设,加大适老化服务设施改造,优先为老年人等提供优待优先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友善医院42家,其中二级以上综合医院19家。
家门口获优质医疗资源
如何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负责人表示,要做好医联体核心医院向基层预留号源工作,方便民众在家门口预约就诊。同时,推进医联体核心医院临床重点专科下沉基层,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让民众在家门口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
据悉,目前,北京市59个综合医联体的核心医院都做到优先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预留号源。
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卫生健康部门将加强督导检查,采取评价通报等方式,促进改善医疗服务百日行动各项要求落实。
相关链接
- 广西2780万人次因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受益【2024-08-16】
- 北京发布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方案【2024-03-26】
- 国家卫健委:各地改善医疗服务取得阶段性积极成效【2023-08-30】
- 山西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不断增强群众健康幸福感【2023-07-19】
- 曹雪涛副主任一行到四川调研改善医疗服务等工作开展情况【2023-06-07】
- 北京市部分医疗机构试点办理“预住院”手续【2025-05-07】
- 北京对定点医药机构人员实行“驾照式记分”【2025-04-30】
- 2025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2025-04-21】
- 北京发布法治医院建设规范和标准【2025-03-19】
- 北京推进医卫机构转型安宁疗护或老年护理【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