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数字化医共体落地湖北 县域医改走出“黄州模式”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19-08-12 08:26:17

【字体: 打印本页

8月8日清晨,一辆微医云巡诊车缓缓开进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外岭村卫生室,让早已在此排队等候的村民们雀跃不已。根据政策安排,每年黄州区都会为辖区内精准扶贫对象和重点人群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是各乡镇卫生院组织专车接送体检对象去医院,而今年,云巡诊车载着大大小小的医学仪器,医生们在村里就可以为村民们进行体检。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是推进医改的关键。近年来,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基层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作为医疗集团与数字医疗平台合力打造的全国首个数字化医共体样板,推行一年多来,湖北黄冈市黄州区的医疗改革成效日益凸显。

打通乡村就医“最后一公里”

8月8日开进堵城镇外岭村卫生室的这台云巡诊车由微医集团自主研发,车上装有B超机、心电图机、身高体重测量机等多部设备,可提供7大类、53小项的检查项目,相当于把一个二级医院的检查检验能力直接送到村口,能定期入村为村民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病随访等个性化上门服务。随着云巡诊车管理系统的升级,检查项目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平台还将物联网技术融入车辆和车载设备的管理,对车辆本身和车载设备的应用情况做到细致管理,甚至能精细到每辆车的油耗、每台设备的使用率。

除云巡诊车外,同时配备的健康签约一体机,也成了每位医生的“左臂右膀”。

46岁的吴启刚是堵城镇最年轻的村医,在外岭村已经驻守了20年。他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外岭村有300多户是精准扶贫对象,全村1700多人,超过一半是重点人群。村里的老龄化比较严重,村民们的健康知识普及率也很低,不少老人身体不舒服也不愿意看病,只是依样画葫芦学别人吃药,结果耽误了病情。

当天上午10点不到,20多位村民的体检全部结束,其中有3位村民检查出血压过高。在叮嘱村民们按时服药后,吴启刚告诉重点关注对象们,过两天他就会到他们家中回访。

如今,吴启刚可以背着签约一体机走村串户做随访,村民只用刷下身份证,所有数据都会自动录入并上传云端,检查结果会直接推送至“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以前我都是拿着血压表、听诊器,再抱着一摞数据表格,白天入户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后,晚上得对着电脑将白天收集的数据一个个录入,工作量很大,现在真是方便多了,我也终于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村医的价值。”

堵城镇卫生院院长谢小妹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体检对象当天就能通过手机小程序查询到自己的体检结果,如果不会用智能手机的,可由他们的儿女在绑定了亲属号后进行查看,这样也方便了在外打工的子女随时关注自己父母的健康状况。“检查和数据录入可以同步进行居民健康信息,实时更新,服务基层群众就医的‘最后一公里’如今终于打通了。”

整合资源打破医疗数据孤岛

云巡诊车与签约一体机,是数字化医共体“黄州模式”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发展要素、信息化支撑不够等,是包括黄冈市在内的大多数县级城市所面临的医疗卫生难题。据黄州区2017年区属医保数据显示,外转住院人数占医保住院总人数的8%,但人均医保费用最高,占了医保住院总费用的24%。在医保总额提升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百姓实现“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医疗改革被寄予了厚望。

2017年底,黄冈市以黄州区为试点,成立黄州总医院,整合全区17家公立医疗机构、98家村卫生室资源,组建数字化的紧密型医疗共同体。2018年初,黄州区启动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携手微医集团牵头,重新构建与医共体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相适应的信息化支撑体系。运行近一年来,各项改革目标快速推进,改革成效全国领先,走出了基于数字化的医共体建设运营的“黄州模式”。

数字化医共体是以健康为中心,整合地区内全部医疗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以信息平台为纽带,以“数字化医院”为基础,实现“医共体”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作为国内首个数字化医共体的试点,“黄州模式”大胆尝试,打破了医疗、医药、医保数据孤岛,重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真正解决了大批基层医生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基层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目前,黄州区9台云巡诊车、98个签约一体机、近百个远程短视频一体机等设备均已正式使用。依靠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以及全区健康数据互联互通,黄州区可以进行区内大数据分析,按照疾病谱的改变指导健康管理,真正做到了“防在治前”。

黄州总医院院长邓光锐介绍,2019年一季度,黄州区内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提高了15%。1—5月,全区基层医疗卫生门诊量50230人次、住院量2773人次,分别比医共体建设之初同比增长38.91%和91.24%。同时,医保基金使用逐趋合理,2019年一季度结余18%。“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迅猛,百姓越来越信任家门口的基层医生,患者不仅留在区内看病,也愿意在基层医疗机构治病。”不仅如此,医务人员在获得感明显增强的同时,薪酬制度也进一步改革优化。实现年薪制后,2018年全区医疗机构职工平均工资45453元,比2016年增长12.90%,一线医护人员工资薪酬城内增长了10%,乡镇增长了20%。

“相比于其他医改试点,黄州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医院内部全面的信息化。”黄州区卫生健康局局长易鹏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起初,黄州总医院对基层医疗信息系统进行统一替换、统一升级,创造性地推出医疗卫生专网、医保专网、互联网、黄州总医院云链路“四网合一”。

现如今,已实现各类卫生健康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均存储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并上通省、市三级医院,下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一个村诊室和社区站,横向与卫健、医保、财政等监管部门相通,支撑防、治、康、宣、管五位一体健康服务。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