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克腾旗人民医院:提升内涵兜住“大病不出县”的底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1-09-16 08:26:23

【字体: 打印本页

每个月末,克什克腾旗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于桂斌都会在百忙之中抽空为医院下一个月的寿星员工写生日贺卡。

「工作很努力,创新有想法」「年轻有为,再接再厉」......健康界在院长办公室的桌子上发现,每一张贺卡的生日寄语都不一样,这不难看出于桂斌对每一位员工的优点了然于心。

写完最后一张贺卡时,于桂斌缓缓地抬起头向健康界道出了心中的苦恼:县级医院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诊疗环境、诊疗设备等相关硬件设施都不是问题,难办的是专业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循着于桂斌的讲述,一张县域公立医院院长的管理「路线图」在广袤的乌兰布统草原上徐徐铺开。

独树成林,众人才好乘凉

有着近70年发展历史的克什克腾旗人民医院,前身只是旗里头的一家卫生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建设,该院已跃升为全旗公立医疗机构当中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诊急救、理疗康复、指导基层卫生单位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担负着全旗25万常住人口及每年上百万游客的健康保障,先后多次获得赤峰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院党支部多次被旗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我们前前后后历任院长就有16位,医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都离不开这些前辈的努力奋斗。」在医院的整个发展史当中,有两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令于桂斌印象最为深刻:其一,1994年该院晋升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其二,2009年医院的整体搬迁。

在于桂斌看来,这两件大事的落定,不仅让医院诊疗环境「改头换面」了,而且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配置了先进设备和引进了专业人才,使得医院学科不断发展壮大,该院的整体诊疗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有所增加。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接棒」院长一职的于桂斌顾不上享受,曾出任多家医院管理岗位的他有更远大的目标:独树成林,才能让更多的人乘凉。

需要阐释的是,这里提及的「让更多人乘凉」指的是:让更多当地患者能够就近就地得到优质有效的医疗救治。

于桂斌的这一想法事出有因。

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中东部、赤峰市西北,距离北京仅有500公里,被誉为「草原明珠」、内蒙古「缩影」,乌兰布统古战场就是当地著名景点之一。全旗常住人口25万,占地总面积20673平方公里,虽然地广人稀,但是地产富饶,当地百姓生活富足。

尽管克什克腾旗人民医院目前的诊疗环境和救治水平能够满足当地患者的就医需求,但随着当地百姓经济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患者舍近求远前往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大型三甲医院就诊。这一现象让于桂斌颇为头疼,实际上这也是困扰全国基层医院管理者的一大难题。

「患者转诊率高,归根结底,还是基层医院服务能力、诊疗技术和设备跟不上老百姓的需求。」反思之后的于桂斌决定,从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着手,让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规范化的医疗服务。

克什克腾旗人民医院现址

提升内涵,兜住「大病不出县」的底

「患者是医院生命的源泉,患者的需求与期望永远是放在首位的。」秉持「精医厚德,福泽博爱,诚信为民,科学发展」的医疗服务理念,于桂斌首当其冲就是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来布局医院学科建设。

他带领医院领导班子在原来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新建重组了内分泌科、肾内科、肿瘤内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感染性疾病科、120急救中心等科室,各科室专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其中,胸痛中心及卒中中心建设为当地患者提供了快速、高效和规范的诊疗系统。并逐渐打造出了一批优势学科,例如消化内科、颅脑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骨科、眼科等技术居于全市同级医院领先水平,填补了当地多项技术空白。

为了支持科室建设,该院大力引进血管造影机、磁共振、支气管镜、彩色超声诊断仪、电子腹腔镜等一批先进高端的医疗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和当地百姓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撑。

各科室逐渐发生的可观变化,让于桂斌对自己的策略颇为满意。「就拿消化内科来说,原来我们只能满足患者的一些基础检查,每年就诊患者只有700多人次。但是从2020年6月至今年6月,我们已完成了5650例胃肠镜检查,开展手术1410例。」

与此同时,医院还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2020年我们引进了介入专家,为人才梯队注入新的『血液』同时,通过传帮带来提升介入科整体的业务能力。」据于桂斌介绍,由于克什克腾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饮食结构,当地心脏病和心梗的患病率偏高,初步统计每年至少有500例患者需转诊外地进行治疗。为了契合地域情况,医院于2020年底成立了介入科,科室建立仅半年时间就开展各类介入手术200多例,「预计到2021年年底,这个数量会增长到500例。」于桂斌对此底气十足。

在于桂斌看来,克什克腾旗人民医院近几年的最大变化,莫过于医院已经形成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良好格局,健康界从医院官网公布的一组数字不难看出医院蒸蒸日上的业务发展态势:克什克腾旗人民医院目前设有25个临床科室,病房编制床位490张,年门诊量14万左右,住院人次达1万余人次。

借助外力,提升慢病防控能力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那么县级医院作为分级诊疗的枢纽,应该如何巧借政策「东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于桂斌的答案是:把好慢病管理关。「尤其是糖尿病的管理,这样才能够有力促进县域卫生健康发展。」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一半以上人口都在县域内生活,近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就诊于基层医疗机构。「克什克腾旗当地的成年人糖尿病患者有近两万多人。」内分泌科刘亚凤主任告诉健康界,相较于城市,县域地区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低,患者整体的血糖达标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我们医院早在2013年就组建了内分泌专业,直到2020年6月才独立分科。现有医护人员13人,开放病床33张。」

「把它独立出来,是因为当时糖尿病患者的转诊率太高了。」于桂斌直言不讳。现在虽然有病源,但怎么补齐医院内分泌科的“短板”是首要问题。「从科室薄弱环节入手,着力提高慢病防控能力。」

克什克腾旗内分泌科主任刘亚凤门诊

2018年,克什克腾旗人民医院挂牌「蓝色县域」全国实践基地之一,这个以内分泌尤其是糖尿病为切入点,以助力县级医院内分泌科室建设和发展为目的国家项目,为克什克腾旗内分泌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

「加入这个项目之后,我们有了更多进修、短期培训的机会,例如前往样板医院接受规范的理论培训,参与教学查房等,学习借鉴他们的糖尿病及相关内分泌科疾病诊疗经验,从而提升我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参加完「蓝色县域」交流活动后的刘亚凤学以致用,通过两个途径提升科室的软硬件能力:

一方面将自己从外面汲取的「养分」毫无保留的输送给科室医护人员,并通过每周开展的专科业务学习和各种线上线下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糖尿病及内分泌科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以前,多数糖尿病患者都需要我来管理,经过规范化学习后,现在我们的年轻医生一个人就可以独立管理将近十多个病人。而且MMC中心的管理,也是由护士长来负责的。」刘亚凤如是说。

另一方面,除了科室现已具备的心电图机、静脉泵、微量输液泵、指测血糖仪、心电监护仪等先进的诊疗设备外,还配置了动脉硬化检测仪、眼底检查、胰岛素泵、周围神经检测仪和糖化血红蛋白仪等新设备,这些设备在县级医疗机构当中可谓是「豪华配置」,完全可以满足糖尿病患者必要的基础检查,使患者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今年3月,我们投入建设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也正是投入使用,是全市第二家县域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目前已为300多位患者开展了筛查。」于桂斌的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中心、一站服务、一个标准”的糖尿病诊疗新模式。

护士长在MMC为患者做检查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让于桂斌院长和刘亚凤主任看到了内分泌科「脱胎换骨」的变化。

科室已逐渐形成了糖尿病诊治为特色,其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诊治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除了对妊娠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成人糖尿病等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而且在骨质疏松、甲状腺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以前内分泌科门诊患者不到10位,现在一天最高可接诊患者50多位,而且90%都是糖尿病患者。科室年住院患者量原来不到300例,现在已增长到了800多例。」这组数据让刘亚凤意料之外。

「来找你看的病人越多,你的诊疗经验不就越丰富。」让于桂斌感到欣喜地是,内分泌科能力建设的加强,不但让科室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有了良性循环的提升,同时还为其他科室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细化服务,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待患者如亲人,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于桂斌在工作当中时常给大家灌输的服务理念。

「所谓的服务能力,包括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但是这些年,我始终强调的是把服务态度放在首位。」担任医院管理者十多年以来,于桂斌一直坚持在病房设置专职护理人员,为患者开展洗头、洗脚、剪指甲的服务。

这看似很简单的动作,实则蕴藏着大智慧。「病人住院大多伴有情绪焦躁、低落,而此举一是让患者在院内感到温暖,情绪得到安抚,并拉近了与医护人员的距离,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二是改善了病房环境,提高患者、医护人员的舒适度。」于桂斌说道。

该院「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在内分泌科病房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病房两旁的「了解并认识糖尿病」「糖尿病的综合治疗」「走出胰岛素治疗误区」以及「合理饮食和运动」等宣传展板极大地方便了患者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医护人员还会不定时的结合食物模型为大家通俗易懂的讲解怎样合理饮食、适合哪些运动、如何服药和自我监测等。

「我们一般一周一次科室大患教,2-3个月会深入开展一次筛查和科普,每年会结合全国糖尿病日在当地开展一次大筛查,从而提高大家对糖尿病预防的意识,做到早筛早防。」科室护士长王小辉告诉健康界,该院还专门开展了宣教门诊,主要的工作就是给患者进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预防诊治的讲解和指导。

科室患教

与此同时,该院还成立了病友服务中心,协助患者就医、开展满意度调查。让健康界最为惊叹的是,医院专门制定了30条感动患者的服务细节,例如免费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轮椅、自助挂号、自助打印、自助购物等服务,帮助门诊输液患者倒水,午休时帮住院患者拉上窗帘,患者醒后再帮其拉开等等,每一个细节都深入人心。

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同时,于桂斌在强化医疗质量安全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我们有一套完整有效的医疗质量与安全质控考核体系,包括安全生产、医疗、护理、感控、药事、耗材等各个方面。」凡事喜欢亲力亲为地于桂斌,每个月还会亲自带队开展一次质控查房,将本月发现的问题立行整改,切实保证各科室有序运行。在他担任克什克腾旗人民医院院长期间,医院连续3年一直保持医疗纠纷零赔付的好成绩。

虽然对于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于桂斌有自己独到做法,但是要想分级诊疗落地,还得化解文章开头提及的于桂斌的苦恼: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

基层医院人才流失,已经成为其难以忽视的一大问题。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结果,基层执业医生在整个执业医生群体中的占比在随着时间而不断降低,2009年为33.7%,到2016年下降了4.5个百分点,为29.2%。收入水平不高、社会认同度低、职业发展限制等是基层医院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执业医生不愿意留在条件相对较为艰苦的基层医院,除收入水平外,学术资源相对匮乏、职业发展空间难以满足需求是主要原因。即便是一些刚毕业的医科学生履行协议下到基层,也是一有机会就试图转到大城市医院或是大医院,少有执业医生愿意长期扎根基层,缺乏高素质合格的医疗人员已经成为基层医院发展的瓶颈问题。」

如何留住人才?

「我们也采取了一些办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争取做到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于桂斌一直秉持着「待员工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的理念,深入到医务人员内部,倾听一线医护人员心声。例如提高职工值夜班津贴、职工生日送祝福、职工生病送问候等等,切切实实提升员工幸福感。

「对于刚毕业的医科学生,我们也会适当提高工资待遇以增强岗位吸引力;其次在岗位设置上更为灵活,给年轻的医务人员更多的机会;再者为在岗医护人员提供系统性的再教育平台,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于桂斌还积极联系外部机构,将人才送出去进修,并高薪聘请大医院的专家走进医院给大家传道授业。

为了加快克什克腾旗人民医院长足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减轻患者负担。2015年该院与北京天坛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建立医疗会诊平台,也给医院医护人员构建了一座与知名医院进行交流、学习的桥梁。

「把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提升了,实际就是为基层医院输送人才,留住人才。」于桂斌最大的心愿就脚踏实地让医院得到稳固发展,真正为当地老百姓能解决问题。

克什克腾旗人民医院的院徽以克什克腾旗具有代表性的石林一景「桃园三结义」抽象图形作为视觉基础元素,于桂斌告诉健康界,这是「仁爱、团结」的精神体现。「纯净的蓝绿色为基调,寓意克医人圣洁的敬业奉献的品质和真诚、关爱、尊重的服务理念。」这与于桂斌全心全意守护当地百姓的心交相呼应。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

相关链接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