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深化医改 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有获得感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18-08-20 06:55:56

【字体: 打印本页

历史的实践再一次证明:每一项重量级的改革,都是在人民吁求最强烈的领域;改革的含金量越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越强。
 
  医改,关乎民生、情系群众,却也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广安,这座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崛起的城市,围绕医改这一重大课题,始终将改革的方向,对准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群众最关心、反映最突出、受益最直接的问题,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用改革之手,创造了一次次精彩。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建立“医联体”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打破基层卫生“大锅饭”薪酬制度……广安推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不负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不负历史赋予这座城市的改革底气,推动了全市医药卫生事业加速破冰前行,更让470万广安人民尝到了医改的甜头,感受到了医改的普惠效应,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针对群众“看病贵”痛点,广安以“医药控费”“控制药占比”“回归公益性”为着力点,从基层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到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用改革之手,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杜绝“大处方”“大检查”,切实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

  群众在家门口看病。
 
  2016年12月1日,注定在广安医疗史上打下烙印。
 
  这一天,广安4家市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标志着“以药补医”机制在广安公立医院退出历史舞台。
 
  “药品加成”,是我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困难时期开始实行的政策,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机制逐步演化成为一种逐利机制,不仅推高了医疗费用,还削弱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
 
  2009年,国家将取消药品加成作为破除“以药养医”机制、降低患者看病费用的突破口。广安乘着改革的“东风”,也将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作为深化医改的“下刀处”。
 
  从8家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全市全面推开,再到4家市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新一轮医改启动后,广安不断以改革之手,推进“以药补医”机制从广安各公立医院彻底退出。
 
  取消药品加成,药品采购推行“两票制”,有效减少了药品采购、流通和支付环节,降低了药品虚高价格,群众对此欢欣鼓舞:“医院卖药不再加成,我们拿药更便宜了!”
 
  然而,任何触动利益的改革,不可能轻而易举。取消药品加成,确实能减轻群众看病的负担,但与之相反的是,公立医院早前通过药品加成增加的收入,会因为改革被直接“砍掉”。如果不推出相应的补偿机制,改革将很难进行。
 
  “推进改革,唯有增强定力、勇气和韧劲,把百姓的‘痛点’变成改革的‘着力点’,改革才能真正取得突破。”为解决改革路上的“绊脚石”,广安市专门印发了《广安市市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经费补偿办法》,《办法》规定,医院可按照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政府补助和自身消化7∶2∶1的比例补偿。
 
  有效的机制,使医院收入减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推进了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后的正常运转。
 
  降药价、除“顽疾”,非一日之事。改革无止境、惠民不停步。
 
  与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几乎同时期开展的,还有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为解决基层群众药品支出费用过高问题,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该制度规定,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有效遏制药价虚高问题。
 
  2010年,广安市开始在邻水县基层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2011年,基本药物制度在广安全市推行。至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费+诊疗费”的盈利模式被彻底颠覆,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能买到的“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基本药物达800多种。
 
  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一系列针对“看病贵”问题的改革冰点在消融、堵点被打通。所有的努力,只为回答同一个命题: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降低药物费用,增强百姓因医改带来的获得感。
 
  针对群众“看病难”问题,广安以打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格局、建立医联体模式为突破口,推进分级诊疗,让优质资源下沉,改变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状,成为缓解百姓“看病难”的有效途径。
 
  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让群众“看病贵”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的改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追求不仅限于看得起病,还要看得好病。
 
  作为一个以改革为显著标识的城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广安改革的方向。
 
  横向看,广安是革命老区,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纵向看,广安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资源却大多闲置,“看病难”问题突出。
 
  现实摆在眼前,改革迫在眉睫。
 
  2014年10月,四川省开始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走在改革前沿的广安,先行先试,以建立医联体模式作为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的突破口,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
 
  很快,突破地域限制与行政壁垒的“华西—广安”模式诞生:2015年9月,广安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不仅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对广安市人民医院进行帮扶,还定期派专家来广安轮流坐诊、开展教学查房等。同时,全力推进“在线”远程短视频诊断,将华西医院的门诊、病房延伸至广安。
 
  事实证明,以医联体之“通”,破解群众“看病难”之“痛”的改革之举取得了良好效果。
 
  数据显示:相比2015年,2017年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门诊人次、出院人次、住院手术总台次,分别同比增长18.7%、23.2%和36.9%;2017年诊治疑难重症患者1614例,相比2016年增长27%;2017年外转患者699人,相比2016年下降47%。
 
  广安市民“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大家纷纷为这种模式点赞,广安医院的医疗服务满意度也提升至95.5%。
 
  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尝到了医联体模式带来的甜头,广安医改的劲头更足了。
 
  很快,市人民医院与华西“联姻”的模式推广开来。2016年11月23日,广安市政府与华西附二院签订协议,合作共建医疗联合体,华西附二院与广安共建产前诊断中心、新生儿急救中心;2017年9月23日,市政府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正式签约合作,成都中医药大学派驻管理团队到广安,选派一批知名专家到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担任科室主任或学科带头人,提升广安中医医疗服务水平。
 
  改革眼光向外,广安将华西医院、华西附二院、成都中医药大学优质医疗资源引了进来;改革目光向内,广安市级医院以信息技术为纽带,向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辐射,让区域内医疗机构实现互联互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市县级医疗机构门诊、住院诊疗量比2015年同期分别增长11.94%、6.75%;县域内就诊率为90.75%;县级医院病床使用率达102.64%。“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初步形成,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针对基层医疗服务有效供给不足问题,广安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打好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组合拳”,让基层医疗人才强起来、稳起来,解决基层群众就近就医难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个药箱、一根银针、一把草药,田边地头为村民解除病痛——“赤脚医生”,曾是广安基层医疗卫生的主角,牢牢兜住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最末梢。
 
  然而,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这群基层群众的“健康守门人”面临着年龄老化、专业素质较低、后继乏人等困境,折射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薄弱的“网底之痛”。
 
  痛点堵点和难点,正是广安改革的切入点!
 
  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解决群众就近就医难题?广安医改靶向明确:强基层人才、补技术短板。
 
  2017年8月21日,广安市2017年健康扶贫中医药人才第一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邓小平城乡发展学院举行。培训会上,多名全国知名中医药专家,为来自全市的104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人员授课,培训内容包括艾灸常用技法、灸具自制、现代康复技术与应用等方面。
 
  在广安区兴平镇九石村卫生室,已经当了28年乡村医生的顾君臣,去年12月参加了广安健康扶贫中医药人才培训。通过培训,顾君臣掌握了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回家后,他又自学了中医理论知识。今年初,他便开始以中医技术为村民治病。
 
  新的技术,让被腰疼折磨了10多年的九石村贫困村民张文俊夸赞不已:“以前长期依靠吃止痛药来缓解疼痛,现在艾灸也可以治疗我这个老毛病,这十多天下来,不仅一分钱不花,而且腰明显感觉到不痛了。”
 
  乡村医生,被称为基层群众的“健康守门人”,如何提高这个群体的医疗技术,解决群众就近就医难题?
 
  以群众需求为改革方向,去年8月,广安启动了健康扶贫中医药人才培训,率先对全市820个贫困村的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并逐步覆盖全市乡村医生。目前,已培训17期,培训乡村医生1800余名,到今年底,全市3000余名乡村医生将全部接受培训。
 
  一边是加大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力度,一边是着力外引:引进医学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38名,招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17名,不断提高广安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让基层群众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广安改革的着力点不仅在“人”,更在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年执行收支差额财政核算体制,滋生出“大锅饭”“养懒汉”两类工作“毒瘤”,导致服务能力低、人才流失严重,这也同样是广安医改的重点。
 
  尽管改革以前的薪酬制度,意味着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再难也不能回避。
 
  2017年,广安在全省率先打破原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薪酬“大锅饭”制度,在邻水试点改革,改革内容包括:在编在岗人员经费、绩效目标奖等全部纳入财政保障;医疗收入超出部门利润,全部留存医院用于绩效二次分配和事业发展;允许单位业务收支结余的50%用于职工绩效考核激励等。
 
  改革的第一年,邻水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较上年多获得县级财政保障2838万元,这样的变化,意味着基层医院职工收入大幅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一组让人欣喜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邻水县基层卫生首诊率达92%、上升8个百分点,转诊率达15%、下降25个百分点,服务量增加16%,慢性病自付费下降30%;医疗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3%,上升10个百分点。
 
  这组数据很好地印证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活力在不断增强,群众就近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回望广安医改历程,无论是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还是建立医联体、进行基层卫生绩效薪酬改革,都是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的改革、顺应民意的改革,得到了群众的支持,更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走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指出医药卫生改革发展的前行方向: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了满足百姓的健康需求,医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