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启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3-04-19 08:49:30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东莞将启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更趋科学性和合理性。医疗机构间通过分工协作、资源整合,将加快形成“以市带镇街医院、镇街医院带社卫一体”的发展模式。
4月18日上午,2023年全市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在东莞市人民医院举行,部署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市医疗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医疗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巧利要求,围绕“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目标,全系统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开创东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局面,满足千万人口的健康服务需求。
全市平稳度过疫情“三个高峰”
2022年,全市医疗卫生战线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全面推动医疗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心全意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一年,东莞持续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工作。其中,各医院床位实行重组,院一张床,建立应激状态下全院“一盘棋”统筹支援机制,确保不落下一名重症患者。重症床位扩容提质工作提前完成目标任务,全市ICU床位达到2120张,呼吸机共1698台;监护仪共7092台,ECMO(人工膜肺)33台,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由于准备充分、调度高效、众志成城,我市用较短时间平稳渡过门诊、急诊、重症救治‘三个高峰’。”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东介绍,全市医疗机构感染防线进一步织密筑牢,全力以赴阻断病毒传播,全市发热门诊(诊室)日最大接诊能力由2022年12月初的4.7万人次扩增到17.1 万人次,及时简化、优化了患者就诊流程。
在医疗资源供给方面,全市聚焦扩容提质,不断提升医疗资源供给和结构优化。一年里,东莞新增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特色)专科20个,市级重点专科19个、市级特色专科12个。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配套中央支持资金500万元,这是东莞公立综合医院中首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也是全市“零的突破”。
东莞的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再上新台阶。其中,广东首个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中心大楼落成,共获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引入高端医学人才及团队15人。在区域中心医院和校地共建方面,市东部中心医院项目改迁完成95%,市水乡中心医院拟与市人民医院合作共建东莞水乡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专科能力明显提升。
同时,全市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稳步提升,严格行业管理,医学教育与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理和服务能力,群众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加强。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启动试点
在获得成绩的同时,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正在向短板弱项发起攻坚,加快补齐增强,努力实现突破性进展。
今年,医疗管理工作将“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通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东莞将在“强救治”上铆足劲,在“抓全局”上下功夫,在“升效能”上见真章,在“促科教”上拉满弓,重点查找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升公立医院管理水平,持续改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健康需要。
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全市将统筹调配好医疗资源,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完善分级分层分流救治机制。全市要继续落实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内部医疗资源调整“双统筹”,持续完善东莞特有的首诊负责、诊疗指导、远程短视频会诊、专家驻诊、多学科联合诊疗的“五诊”制度,促进分级分层分流救治机制高效运转。
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全市将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会议明确了全市多家医院转型升级的思路:依托市人民医院发展平台推动市水乡中心医院错位发展;大朗医院定位三级综合医院加强学科建设;莞城医院往老年病专科方向发展;茶山医院打造有品质、有温度的精品医院;南城医院打造肝胆疾病诊疗特色医院;桥头医院打造康复特色诊疗项目;虎门中医院打造极具特色的精品中医医院;东坑医院、洪梅医院向医养结合方向转型发展。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此次大会上,市卫生健康局提出,今年要重点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着力构建网格化、一体化服务体系。市域内,启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更趋科学性和合理性,强化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资源整合,加快形成以市带镇街医院、镇街医院带社卫一体的发展模式。
战疫情、建体系、重专科、强质控、稳队伍、强监管、重科教、推法治,一系列强力的“组合拳”,将推动市内不同级别优质医疗专科、学科群的协作与合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较高水平和颇具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推动优势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
在大会上,张巧利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全市医疗管理取得的显著成效。她说,在2022年,全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高水平医院持续发力,区域中心医院均衡布局,校地共建初显成效,部分镇街医院转型改革也特色尽显,最大程度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流行,疫情救治依然是重要任务。东莞将深入总结经验成效,抓好常态化分级分层分流救治体系建设。在“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中,以高水平医院建设为牵引,加强区域中心医院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扩容和均衡布局,深化医联体改革,促进社会办医协调发展,建设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系。
“探索‘一院多区’、医院集团式发展,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张巧利说,今年,通过聚焦公立医院存量内涵发展,全市将引导公立医院着眼提质增效,发挥公立医院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引领和骨干作用,全面深入推进网格化医联体建设。
同时,东莞将大力支持冲击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做强全市优势临床专科“长板”;扶持培育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补齐基层医院专科能力“短板”;实施精准专科对口扶持,筑牢基础医疗服务“底板”。
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最终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医疗服务需求。在大会上,张巧利要求,全市优化服务模式,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通过坚持质量安全为先、坚持患者导向、坚持需求引领,东莞各级医疗机构要着眼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不断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等五大救治中心建设,提升医院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深化行风建设工作内涵。
“经历过新冠疫情的洗礼和考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更有底气战胜事业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张巧利说,全系统将坚定信心、努力奋发、乘势而上,奋力打开新局面、谱写新篇章,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更好为全市人民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2022年东莞市医疗管理成绩单
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实现了全市公立医院西医类别“国字号”上零的突破。
20个临床专科被纳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全省19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市人民医院获得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转化项目BNCT(硼中子俘获治疗)治疗大楼顺利落成,SPF实验动物中心、生物样本库、临床病理中心相继完成了硬件配置,市中医院国医馆正式启用,南城医院、东城医院、中堂医院、虎门医院、横沥医院、石碣医院改扩建工程正加快推进。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增至3696家,开放病床3.5万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46万人,市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5.9%以上。
市人民医院在中国医院竞争力地级城市医院100强榜单中排名第13名,保持在全省前3名的佳绩;市儿童医院进入中国医院竞争力儿童医院50强和粤港澳大湾区最佳医院80强;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市妇幼保健院在全国妇幼保健院中排名第35名,连续两年取得A+;大朗医院和黄江医院在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均取得A+。
“互联网+医疗健康” 加快发展,全市建成49家互联网医院,智慧就医覆盖全部三级医院和大部分二级医院。
全市急诊急救水平稳步提升,已建成国家胸痛中心12个,国家高级卒中中心4个,省级创伤中心4个。全市共有61家医院加入120急救网络,设立了68个急救站和1个急救驿站。120指挥中心调度席增设到30个,呼入线路扩大到120条,入网救护车辆增加到102台,缩短医护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时间。
全市哨点发热门诊达1401个,日接诊能力最大可达17.1万人次。
定点、亚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救治网络织密织牢,高峰时可提供床位超过1.15万张,其中重症床位扩充至2120张,重症、儿科医护人员已倍增至5813人,重要医疗设备如呼吸机达到1698台、监护仪7092台、ECMO33台,位居全省前列。
核酸检测能力全面提升,全市日检测能力达到118万单管/日,稳居全省前三。
在省内外各地区域核酸筛查、方舱医院救治中,超过1.2万名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号召,支援足迹遍布西藏、海南、内蒙古、香港以及省内多个城市。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