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以县域医共体改革为契机,聚焦县医院“龙头”作用发挥,通过一系列精准施策,推动县医院医疗技术能力与服务质量提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记者从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相关处室了解到,近年来,在县医院能力提升方面,云南构建了多维度、立体化的推进体系。省级财政持续发力,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超20亿元支持县医院发展:通过56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重点强化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常见病相关专业能力;以“提质达标”“五大中心”建设为抓手,目前全省县医院已建成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及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超千个;实施“多病共治护老人”行动,全省县医院100%设立老年医学科。同时,通过“沪滇合作”“组团式帮扶”“省管县有”等机制,97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181家县医院,实现重点县医院全覆盖;22家实力突出的县医院晋级三级医院。
针对县医院人才缺乏、诊疗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在《云南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人才”工程中开展“县医院临床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项目,为全省县医院培训临床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5000人次,为县医院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云南通过等级医院评审、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构建省、州、县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依托“云南省医院质量管理与绩效评价平台”,大数据赋能精细化管理,让县医院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始终守住医疗质量安全底线。
一系列举措有效推动我省县医院发展,目前全省县医院科室设置日趋完善,口腔科、眼科独立设置率达100%,20个一级科室平均设置率96.94%,位列全国第九;服务能力持续增强,99.22%的县医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85.27%的县医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手术技术实现突破,近三年来全省县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反映收治病例复杂程度)从1.039提升到1.124,权重(RW)≥2病例从4.21%提升到5.86%,均呈现显著持续上升趋势。县医院出院患者手术人次从68万例提升到80万例、三四级手术占比从27.78%提升到32.64%、微创手术占比从13.76%提升到17.00%,县医院在处理中高等难度手术方面的能力持续增强,微创手术技术逐步普及。
近三年来,全省县医院住院患者平均费用从5282元降至5018元,控费成效显著;胆囊切除术、白内障手术、胃癌手术等药占比均呈下降趋势,医疗费用结构更趋合理;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从0.59%降至0.47%,手术质量和术后管理水平逐年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
从“看得上病”到“看得好病”,我省县医院正以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为县域群众健康筑起坚实屏障,为健康云南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相关链接
- 云南全链条促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2025-10-11】
- 云南南华县推动紧密型医共体人事薪酬制度改革【2025-09-11】
- 云南省持续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深化改革落地见效【2025-08-25】
- 云南昆明多举措优化就医流程【2025-08-20】
- 云南玉溪市举办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培训班【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