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创新“同质化”管理 精准高效补医疗短板获好评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1-01-29 08:47:23

【字体: 打印本页

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实施与上海总部“同质化”“一体化”管理模式,以 50多项创新技术填补了厦门乃至福建医疗领域空白,当地患者不出省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的优质医疗服务。

2020年10月22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筹建)”正式揭牌,成为全国首批10个试点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中第一家揭牌单位。

据介绍,福建厦门市先行先试,携手国家医疗队“排头兵”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建设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在这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紧密型跨省医联体的试验田里,他们精准补齐医疗短板,解决患者异地求医之难。

如今,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完成的三、四级高难手术率占比达到68%,有50多项创新技术填补厦门乃至福建医疗领域空白,越来越多的患者不出福建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复旦中山”的优质服务。

地方政府“真投入” 跨省医联体先行先试

2020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进一步落实国家战略,将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建设成为区域医疗中心、东南沿海疑难重症诊疗中心,有效减少跨区域异地就医,减轻百姓负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9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确定8个省份为试点地区,福建便是其中之一。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紧密型跨省医联体模式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从开工到人才招聘,医院建设进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福建省委省政府、厦门市委市政府和复旦大学的关心支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院长樊嘉表示,福建省和厦门市政府在运营保障、技术提高、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地方政府的“真投入”为医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输出医院“真心干” 创新“同质化”管理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就是要大幅缩小相关地区重点病种治疗水平与京、沪等地的差距,而“同质化”管理便成为关键抓手。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建筑照(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供图)

据介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创新“同质化”管理模式,向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全方位输出人才、技术、管理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复旦中山厦门”模式。其中,“人才同质化”尤为突出,即上海总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派出120多名资深专家、骨干常驻厦门医院;各学科主任、名医工作室专家成员每周轮流到厦出诊、手术、教学和查房;高年资主治医生组建的医疗队,分批赴厦参与学科建设;厦门医院招录的医务人员需在总部接受规范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与此同时,两院还推行临床“双主任”制和行政“垂直管理”,即上海总部各科室主任兼任厦门医院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总部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是厦门医院相应职能部门的第一负责人。无论是医疗水平、诊疗规范,还是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医院核心管理,都确保“复旦中山标准”。

如今,上海总部先进成熟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已平移至厦门医院,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多学科、全方位的“一站式”精准诊疗。

建设成果真有效 填补50多项医疗技术空白

如今,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能够完成诸多外院转来的肝癌、肾癌、胃肠肿瘤及血管病等专科疑难重症病例的手术和治疗,三四级高难手术率占比超68%,且不断问鼎“塔尖”技术。该院同步开展的一大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50多项厦门乃至福建医疗领域的技术空白,如冠脉介入治疗中的逆向导丝技术、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技术等,均为厦门乃至福建首例,快速提升了厦门及周边地区的医疗水平。

目前,医院已开设44个临床医技科室,开放床位506张,针对当地需求组建的12个名医工作室更是高效运转。此外,医院还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搭建了沪厦信息诊疗平台,开设了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视频门诊等,近30位上海总部各学科主任、专家常态化开设远程短视频视频门诊。据悉,医院开业第一年获评国家三级综合医院绩效考核A级。

当地百姓真获益 精准补短板看病不再难

据悉,福建是我国肝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有不少福建肝癌患者远赴北上广求医。于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总部将“国家队”优质医疗资源与闽厦疾病谱紧密结合,精准补短板。比如,福建消化性疾病患者较多,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就建立了“大国工匠”周平红消化内镜名医工作室;厦门血管外科医疗水平相较薄弱,该院就成立了国际著名血管外科专家符伟国名医工作室。国际著名肝外科专家樊嘉院士在厦门医院看诊。(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供图)

目前,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心内科、心外科、普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等优势学科高难手术率占比达到90%以上,缓解了患者跨省、跨区域就医的大难题。

数据显示,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就诊的患者群体已覆盖福建全省,其中40%的患者来源于厦门市外。这里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正日益凸显,逐渐成为百姓口中赞誉的“家门口的上海医院”。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